我本來就是有一點憤世嫉俗的人,所以我的『評論類』文章少見柔軟。

我不太會直接攻擊『人』 (人身攻擊是要吃上官司的嘛) ,但是對於我不欣賞的行為或現象,我有時候還是忍不住寫文狠批一下。

然後可能是因為這類題材遣詞用字比較犀利,所以往往引來很多人瀏覽跟發言。有的人認同,有的人不認同,當然,每個人觀點跟立足點不同嘛!大家都有意見不同的權利。

我很歡迎不同意見的人跟我交流,因為我並不會強制性得要別人一定要跟自己的想法一樣。畢竟我也是一般人,觀點也會有死角,能有不同的聲音或想法激盪出不同的思考,我也覺得很棒!

不過因為這一類文章爭議性比較大,所以我的日記版面常常有人來筆戰。筆戰我也歡迎,我接受不同層次跟思想的人跟我一同腦力激盪。

但是從之前到最近這好幾次筆戰下來,我發現一堆人都犯了一種讓我非常啼笑皆非的毛病。就是根本沒弄清楚我要表達的東西究竟是什麼,就急著留言在那邊高談闊論。

最常見的毛病如下:

1.光看個標題連文章都來不及讀就衝進來亂留言,然後筆戰批評我的部分,是我日記裡面壓根兒就沒提到的事情。真不知你是用哪一隻眼睛看到我寫那些話的?

我知道我的文章對一般人而言往往都很長,因為我是個很愛碎碎念的歐巴桑。有些東西不鉅細靡遺的描述或舉例,實在表達不出那個味道。但是也請你先看清楚再放馬過來好嗎?不要對戰半天說一堆我根本沒寫的東西然後在那邊跟我爭,莫非閣下是體恤我寫文的辛勞,所以搬石頭砸自己腳的耍寶來逗我笑嗎?



2.很愛對號入座,以為我就是在罵你。然後不爽,想要反擊或爭辯!

老實說我哪一篇文章有指名過?有道姓過?甚至我連寫特徵都沒有。因為我寫文重點在闡述某些『行為』或『現象』,至於『人』是誰根本不是我的重點,我才懶得理你是誰。

說難聽一點,當一個人明明沒有人在罵你的情況下卻覺得自己被罵,那就是你剛好犯了那些容易被人指責或批評的行為。所以你會覺得那些文句都在影射你,都在衝著你來!但是,你何不藉此檢討一下自己,將缺點或不好的地方改掉。反而是明知自己做不好還不許人家批評,如果你是這種人,簡單來說,你就是一個沒有上進心的人。

沒有上進心的人本來就欠罵,就算真的被罵也是剛好而已,你是在靠夭什麼?





3.自己亂解釋對方所要表達的意思,斷章取義然後還興師問罪。

我記得有某某人曾經來我留言版發文,說他對我批評與他相關的某事感到非常氣憤。然後自己長篇大論打了一堆他多辛苦經營、多用心看待云云。我好言好語請他把內容看清楚再來發言,對方還是看一半就來留言,說我明明就有批評。

但是我整段文字完整的字句裡頭,前後共用了兩個『如果』。也就是說,我是在假設,如果這個情況是如何如何之下的話.......然後這位仁兄自行掐頭去尾,斷章取義,只看他自己想看到的部分,然後就自行扭曲解讀我的意思,還跑來興師問罪,我只覺得很好笑!

國小時期唸書,老師就會要同學把整個課文唸完甚至背完,有那種叫同學自己挑喜歡的段落看的嗎?

這件事情裡我只看到對方的莽撞、意氣用事、情緒控制能力不佳,甚至連吸收他人示意的能力可能都沒有,卻看不到對方有一絲絲比較高明的處事態度,但是對方卻覺得自己是個成熟睿智的大人耶!

我是該笑還是該哭?





4.用自己的想法跟觀點一相情願套在我身上,根本沒有搞懂我的意思跟方向就在那邊高談闊論。

有部分的人看到我寫這類的文章,都會以為我剛剛遭逢巨大情變或是創傷打擊,然後寫這些文章謾罵發洩情緒,認為我企圖以受害者之姿來表態,博取大家認同。

不過,我哪一個字,哪一句話,說明了我正在遭逢情變?遭逢創傷打擊?哪一段落有告訴大家,我正是那個受害者?

當然,人在生活中不可能永遠順遂,總是會跌倒,會有荊棘擋住去路,會有石頭絆倒自己。當然我也有不少段不愉快甚至很難過、打擊很大的經歷。可是我知道在那邊哀嚎、哭泣、怨天尤人、自怨自哀對解決事情是沒有幫助的,加上我非常注重隱私,所以我根本不可能拿我自己的事情在日記上唱高調。

況且,我要許多陌生人的同情幹嘛?我們彼此又不認識。


曾經有一個小故事是這樣的:蘇東坡跟一個高僧見了面,高僧問:『在你眼中,我看起來像什麼?』當時蘇東坡存心戲弄他,所以他對高僧說:『我看你像一團大便。』高僧只是微笑以對。接著蘇東坡反問高僧:『在你眼中我看起來像什麼?』高僧回答:『我看你像個菩薩。』蘇東坡聽了很高興,於是志得意滿的回家。

當時也是一代人才的蘇小妹,見到自己兄長笑得很高興。便問發生了什麼事?蘇東坡將來龍去脈說了一番,原本期待蘇小妹也會誇自己聰明,沒想到蘇小妹卻罵蘇東坡是個笨蛋。

原因很簡單,因為你滿肚子都是大便,滿頭殼都是屎,所以你看到什麼當然都是屎。高僧因為滿心滿腦都是菩薩,所以他看出去看到什麼都是菩薩!


同理。今天在沒有真正了解對方的情況下,就一口咬定或覺得對方就是如何的人,那表示,你遇到類似的事情你就是會這樣處理。你,就是這種人!因為你的腦袋裝滿了那樣的思考,裝不下其他更客觀的東西,當然也看不見自己想法以外的不同。所以就以為人家都跟你一樣.....

我真想說~嗚呼哀哉!


給以上四點毛病患者一點建議:如果沒有會挑重點看就懂的能力,那就多花一點時間把意思弄清楚吧!不要急著發言。



5.以上四點行為雖然病得不清,可是至少發言多少還算有點言之有物。最慘的就是那種完全情緒性的字眼攻擊以外,說不出半點有建設性或具體的東西。唉...連具體表達事物的語言組織能力都沒有,還想跟人吵什麼架? (我不會主動找人吵架,但是人來犯我我也不會只挨打不還手)

至於那些注音文跟火星文的就更別說了,阿彌陀佛~搞清楚,這裡可是地球。我記得KERORO星人入侵藍星應該還沒成功吧~@@

----------------------------------------------------------------------

分享一點文章好了...........

來自於網路:

聽的藝術

  美國知名主持人 「林克萊特」 一天存取一名小朋友﹐問他說﹕ 「你長大後想要當甚麼呀﹖」小朋友天真的回答﹕「嗯…我要當飛機的駕駛員﹗」

林克萊特接著問﹕「如果有一天﹐你的飛機飛到太平洋上空所有引擎都熄火了﹐你會怎麼辦﹖」

小朋友想了 想 「我會先告訴坐在飛機上的人綁好安全帶﹐然後我掛上我的降落傘跳出去。」

當在現場的觀眾笑的東倒西歪時﹐林克萊特繼續著注視這孩子﹐想看他是不是自作聰明的傢伙。

沒想到﹐接著孩子的兩行熱淚奪眶而出﹐這才使的林克萊特發覺這孩子的悲憫之情遠非筆墨所能形容。
  於是林克萊特問他說﹕「為甚麼要這麼做﹖」

  小孩的答案透露出一個孩子真摯的想法﹕「我要去拿燃料﹐我還要回來﹗﹗」「我還要回來﹗」。

啟示﹕

  你聽到別人說話時......你真的聽懂他說的意思嗎﹖你懂嗎﹖如果不懂﹐就請聽別人說完吧﹐這就是「聽的藝術」
  1. 聽話不要聽一半。
  2. 還有﹐不要把自己的意思﹐投射到別人所說的話上頭。




另外這段是商業週刊裡頭節錄文章,旨在說明聆聽的技巧:

聽的內涵何在?根據卡內基訓練的架構中,聽的層次,由低到高有五層,分別是「完全漠視」、「假裝在聽」、「選擇性的聽」、「積極同理心的聽」與「專業諮詢的聽」五種。

第一種完全漠視的聽,是最糟的聽,連耳朵都沒打開。


第二種,假裝在聽,則是耳朵開了,卻沒有打開心、腦的耳朵,所以,別人的談話就從左耳進、右耳出。以上兩種狀況以自以為知道、對別人不屑一顧居多。


第三種則是選擇性的聽,在先入為主的觀念,只聽自己想聽的部分。換言之,這種人對於他人之言有「偏食」的習慣,他認可的對象或話題,他才會打開全身的收訊器。這類型的聽,從一般人到企業家都有可能,而且越高位者,聽的層次越有可能侷限於此。因為根據過去成功的經驗,他認為自己足以判斷何人、何事可聽,何者不可聽。黑幼龍指出,上述三種層次的聽,都不及格,不是傾聽,但約有七○%的人是屬於這三類型。


至於第四種「積極同理心的聽」就是傾聽,在對方講話的時候,眼神能看著對方,專注的聽,並且拋開成見,站在對方立場想。這種傾聽就是打開身上所有的收訊器,去感受、去觀察,讓對方「感同身受」。這種傾聽不但可以聽到事實,還可以聽到對方的心理。而往往,這種心理層面等非語言透露出來的訊息,遠比話語更重要。


至於第五種高階的專業諮詢的聽,則需受過專業訓練。例如美國心理治療師經過三千個小時的學習才能拿到執照,這個傾聽技巧能在對方不願表達底層意見時,透過技巧詢問使對方講出來,並且解決問題。


----------------------------------------------------

雖然上面兩篇文章都是在說明『聆聽』的重要性。可是同樣的道理也可以運用在閱讀或觀察上。語言這種東西容易因為口語化或是聽錯了而產生誤解。白紙黑字的東西卻可以讓你再三反覆閱讀確認,結果離譜的人依然一籮筐,我真的覺得很無言.....


來一兩個這樣的就算了,每次筆戰老是來一堆這種的........


噯~就算是要搞笑給我看,也來點新的梗嘛....佛心來著,有創意一點,好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蓮娜VS蓮小娜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