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一個愛走拍生活記錄的人,最遺憾一大事就是,沒有好的相機。因為所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SAMSUNG S860陽春機是我人生第一台正式自購的相機,我還幫它取名叫『粉呆』。雖然我後來因為技術的進步而開始嫌棄它的功能畫質很爛,但是也是因為它,讓我從單純想記錄生活到真正愛上拍照攝影。可是不管他再怎麼勞苦功高,依舊無法改變它已經不敷使用的事實。但是我一直沒有購買相機的預算,所以在嫌棄粉呆之後,買紅紅(SONY NEX-3)之前,我真的有一段時期是對出去吃喝玩樂提不起興致的。
因為看到美景沒得拍,看到美食沒得拍,我不能用相機記錄來證明我參與過的痕跡,這對於喜愛拍照的我而言,其實是一種痛苦。然後看到同行的友人拿相機拍得很高興時,又加深內心的煎熬!
而第二件萬分惋惜的憾事就是....喜歡的景物無法再繼續重複遊歷拍攝。
因為對愛攝影的人而言,同樣的景物,會隨著每次前往的心情不同,靈感不同,取景角度不同,拍攝技巧進步而不同,讓鏡頭底下的景物每次呈現出來的氛圍也會有所不同。
之前位於台北車站KMAIL(前身是大亞百貨)B2的台灣故事館,就是一個我很喜歡,每次去都流連忘返,想要再三拜訪的地點。電視上的宅男女神之一豆花妹,就是自台灣故事館的攤位發跡的呀~XD。
可惜因為經營不善而吹熄燈號,這是無可奈何的現實。雖然頭家也不願意,可是沒人願意做賠本生意。這讓喜愛古早味傳統文物的遊客真的萬分遺憾啊!
其實我真的蠻心痛的,因為再也沒有那麼棒的場地,那麼多的古早味建築和器物,那麼齊全的規劃來讓大家彷彿走進時光隧道之中了。
好不容易有了預算買了新相機,卻無緣幫台灣故事館寫真了.....
所以即便這已經是2009年的舊照,是功能陽春粉呆所攝,當時的拍照技術也不甚好,可是我還是想寫下我當年曾經感動過的回憶_關於台灣故事館。
來吧!跟我一起進入時光隧道之中吧,進入那些美好的往昔回憶之中__
(小DC無法對抗低光源,所以手震照片請多包涵)
台灣故事館入口
這是台灣故事館入口的光景。館方還特地設置了一個早期的公車站牌,相當的有趣啊!
故事館融合了日據時代的建築風格
以及傳統中國的磚牆和清朝時代風格的藝術
這是台灣故事館門口的海報,好有味道喔!
令人喜愛的古早味啊
光是下個樓,階梯周邊的海報就已經讓我拍不完了
這是早期的台北車站樣貌,很難跟現代的車站聯想在一起吧。
這是1935年的忠孝西路哦!
原來1935年的重慶南路長這樣啊!
這是衡陽路早期的街道樣貌
這個哩,就是早期的西門圓環啦!
這是日據時代的流動式糖果雜貨店,放在腳踏車上就可以到處做生意囉。
此招牌只待成追憶啊....(遠目)
早期的電影海報都是用畫的,我記得我小時候還看過師傅用刷子沾顏料幫海報一筆一筆的上色哦,好懷念的光景喔。
以前的電影時刻表長這樣
這也是海報哦!幾可亂真對吧!
哇,孔明車耶......
這是看起來超級古錐的台灣故事館鳥瞰圖,雖然是平面的地圖,但是建築物卻讓人有種立體的錯覺
很像古早味的紙牌玩具_尪仔標的圓形解說圖。(不知道尪仔標是瞎瞇東東的請去問你的爸爸媽媽或阿公阿媽)
早期的偉士牌機車,當年很拉風耶,有這台的小仔『啪七啦』(台語)都無往不利哦!
雖然只是小小的鳥瞰地圖,但是招牌卻做得一點都不馬虎喔 。
你們準備好跟我一同踏進時光倒流的長廊了嗎?
你們準備好與我一起懷舊再也不可得的回憶了嗎?
你們準備好和我一同見證我們的爸爸媽媽,甚至阿公阿媽成長的環境了嗎?
打開這道門,台灣的古早味,台灣的歷史回憶,將一一流洩,冉冉訴說.....
歷史,之所以讓人難忘,是因為緬懷著已經不可得者.......
附註:
孔明車即俗稱腳踏車,古代禮制,皇帝出巡所乘用車,四馬並駕,車有御手,車棚內可坐二人,二輪或四輪。諸候用車是由一馬牽引,御手在前,車乘一人,只有二輪,孔明就坐這種車,故俗稱『孔明車』。此外,腳踏車又稱單車 、自由車、自行車 ,日本人稱之為自轉車。
腳踏車在西元1903年開始從日本輸入台灣,據西元1915年統計,原臺北廳管轄內只有253台。物以稀為貴,當年有輛腳踏車是件風光的事情。
腳踏車,台灣北部人稱孔明車,中部人說鐵馬,南部人說自轉車。
老一輩人習慣稱自行車為「鐵馬」或「孔明車」,鐵馬顧名思義是用鐵做的馬,指出其與馬相同的特質─會跑,不同的特質─鐵製。
註解資料來源,台灣大百科全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