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命名1.bmp 

變形金剛系列高峰期_大電影

1984-1992年這段時間,是變形金剛的輝煌時期,之後由於各種主客觀原因,變形金剛的產業一度陷入了低迷,這段最輝煌的時期,被稱為Generations one (簡稱G1) ,其實這個詞彙是在90年代後期變形金剛東山再起之後才出現的,之後的這段時期被稱為G2

1986年,變形金剛系列的最高峰出現了,這就是被譽為難以超越的經典的《變形金剛大電影》(Transformers The Movie),這部電影上映的同時孩之寶公司自主開發的新產品大量上市,這部長約100分鐘的電影是由孩之寶公司和MARVEL聯合製作。




這部電影在變形金剛歷史上重要意義不僅僅是因為它在變形金剛的起源上給出了一個合理的解釋、也不是由於在電影裡面出現了史上最大的變形金剛——宇宙大帝;大電影的最重要意義是它在合理的解釋下第一次完成了變形金剛的更新換代,兩派都有大批舊人物包括領袖人物在電影中死亡,其慘烈程度遠非TV版動畫可比。

汽車人的領袖由於擎天柱的死亡換為了新的一代首領補天士,而霸天虎方面則由重傷的威震天被改造成更具破壞力的驚破天,以及新的親信掃蕩隊出現,完成了更新換代.......

緊隨《大電影》之後,孩之寶趁熱打鐵,推出了第三季動畫,背景是發生在大電影五年後也就是2010年,因此第三季的日版被稱為《變形金剛2010》,作為一個獨立的系列,第三季在製作上是非常成熟的,劇情也與電影版緊密銜接,一開始就是有關大電影中出場的邪惡領主五面怪的故事,而且因為大電影極大的拓展了變形金剛的世界範圍,劇情也就變得更為複雜,人物也更為繁多,在人物性格的刻畫上也保持了優良的水平。

第三季中並沒有出現新概念的設計元素,只是增加了一些三變身的戰士,以及新的巨型合體戰士兼戰鬥基地,如針鋒相對的汽車人陣營的猛大帥和霸天虎陣營的鐵甲龍,第三方的人物倒是更為豐富一些,也增加了劇情的可看性,從第三季結束開始,美版動畫開始走上了下坡路。

1987年,變形金剛推出了第四季動畫,第四季只有三集,被命名為「新生」。這部動畫的問世主要是孩之寶為了推廣新上市的系列玩具頭領戰士、目標戰士和克隆戰士而製作的,完全有失水準,在短短的三集中出現了眾多新人物,性格都極為單薄,在故事上顯得莫名其妙,不得不說是美版98集動畫中最失敗的三集,美版的變形金剛動畫到此為止,孩之寶公司隨後的產品推廣幾乎全部依靠MARVEL的漫畫和電視廣告,變形金剛歷史上最光輝奪目的時代到此為止。

但並不是說G1就此結束了,很快,新系列的變形金剛們又找到了新的用武之地——日本。


1144dcf4756.jpg 

1987年,變形金剛的發源地TAKARA公司從孩之寶那裡買到了動畫版的製作權,再次和東映公司合作,開始為新版玩具製作系列動畫,由於日本同時在銷售美版和日版的玩具,所以新版動畫的登場人物就比較五花八門,首先推出的就是《頭領戰士》系列。

故事來源是說能夠變成機器人頭部的機器人馬斯塔人,也就是頭領戰士,來到了賽博隆星球,分作兩派加入了汽車人和霸天虎雙方,後來為了讓頭領戰士取得主導地位,兩派的原來領袖都在編劇的授意下被迫讓位:擎天柱再一次戰死,補天士將領導權讓給了頭領戰士巨無霸福特,帶領杯子等人去漫遊宇宙了,驚破天則被封在南極冰川中 (變形金剛密卡登被冰凍的橋段,靈感也是來自於此),而頭領戰士撒克巨人取代了其位置成為霸天虎的新領袖。

值得注意的是,在日版動畫中,已經不再有領導模塊 (也就是方塊火種)的設定,也就使得領導權的交接更加簡便,誰強誰就能當老大,因此造成了之後的一系列日版動畫為了推廣新玩具頻繁更換領導人,而且劇情也亂七八糟,質量直線下降。

相比之下, 《頭領戰士》是和美版動畫風格最為接近的一部,在國內也曾引進過。從這時候開始,日版漫畫也開始出版,拋開內容不談,就質量上來說,日版的漫畫風格要比粗糙的美版漫畫順眼得多。
 



G1時期的結束

1988年, 《隱者戰士》將變形金剛的舞台重新搬回地球,背景設定為:很久以前就有一批變形金剛來到地球上,經過長時間的進化,已經和地球人一模一樣,平時以人形存在,而在關鍵時刻可以與機器融合為一體作戰。裡面的擎天柱只不過是人類使用的軀殼,供其操縱而已。

不難看出,隱者戰士的設定,很大程度上是照搬諸如高達、超時空要塞的人形戰鬥機甲模式,但劇情並沒有這兩個系列那麼深刻,就使得變形金剛系列開始變得不倫不類,可以說,變形金剛本身生命的喪失,也是整個動畫系列遺失靈魂的開始,其後的幾版動畫,水平都大不如前。
 

1989年, 《變形金剛 勝利之鬥爭》 ,描寫了汽車人的新領袖獅王史達,與霸天虎的新領袖大恐龍薩拉斯之間的大戰。(相信許多之前沒有接觸過變形金剛系列的人,在這個時期多少都有看過了,蓮娜曾經『瞄』過幾眼這時期的變形金剛,還有很模糊的印象)劇情則更像日本的本土動畫《六神合體》之流,充滿了日式的味道。

在玩具設定上,出現了可以兩兩組合的多重戰隊,組成飛遙翼,已經變形為胸甲的胸甲部隊,另外值得注意的是,首領的動物化,為1996年開始的《超能勇士》 (即野獸戰爭系列)系列埋下了伏筆。

1990年,美版玩具暫停發售,而日版則出現了「微型戰士」系列,與之相匹配的動畫是《變形金剛Z》,仍然是由人操縱人形機甲的老路子。1991年,孩之寶出品了不能變形的動態戰士,他們的輔助工具是可以變形的,而日本方面沒有再出版動畫,而是走起了復刻的路線,將兩代老首領復活,出版了星之擎天柱和超級威震天的玩具形象和漫畫,從這個版本開始,威震天的變形形態不再是鐳射槍,而是陸戰坦克。

1992年是G1時代的最後一年,孩之寶已經徹底停止了動作,日本方面出版了最後名為「合體大作戰」的最後一代玩具設定,也沒有製作動畫版,變形金剛的G1時代就在蕭條中結束了。



G2(1992-1994)時代的變形金剛

1993年,沉寂了兩年的孩之寶又打起了變形金剛的主意,其原因則是他們的另一款主打動畫《G.I.JOE》 (即特種部隊,國內曾經引進過) 無法與當時熱播的《希曼》《希瑞》 (註一)相抗衡,於是讓擎天柱和威震天再次上陣,將這次變形金剛重出江湖命名為G2,於是有了之前的G1的稱呼。

但實際上,G2除了發行了一些新版玩具外,並沒有什麼大動作,更多的是玩具方面的開發,為機器人配備更多可動武器和聲光效果,同時歐洲也在推出變形金剛的新版,不過走的是不同的路子。日本方面就是直接把美版搬過來用了。

1994年,變形金剛的設計變得更為華麗,但是對於玩具公司來說,即將面對前所未有的威脅:當時8位遊戲機(就是我們現在所稱的紅白機)已經擁有了大面積的市場,而當時還如日中天的世嘉即將發行16位的土星,SONY的PS (PlayStation)也即將面世,在次世代遊戲機的強大衝擊下,玩具的吸引力已經大不如前。

1995年,G2時代的最後一年,短暫的復興,經過了三年就草草結束了,在這一年裡,孩之寶推出了新版的戰鬥擎天柱、而被其收購的《百變雄獅》 (當時國內曾引進過的另一部變形機器人動畫) 系列,也披上了變形金剛的外衣,重裝上陣。由於G2時代沒有任何動畫產品,與之配合的漫畫產品也質量低劣,因此G2時代的玩具也難以給人留下任何深刻印象。

-------------------------------------------------------------------------------------

(註一)「希瑞」、「希曼」幾乎成了當年美國動畫片風光一時的標誌,直到現在仍然被不少七十年代生提及。本片出品時間早於《非凡的公主希瑞》,但在國內引進卻比「希瑞」要晚不少時間,因此被「希瑞」搶走了不少風頭——《希瑞》一片中多次出現了本片中的多個角色。



作為公認的懷舊美國動畫的里程碑作品,《宇宙的巨人希曼》塑造的一個個經典角色:鸚鵡仙子、小不點奧克、骷髏王令人刻骨銘心,成為同類作品難以企及的卡通典範形象。

福克斯公司已經敲定,由吳宇森擔任導演和製片人,把上世紀80年代的動漫英雄———宇宙巨人希曼搬上銀幕。 




「賜予我力量吧,我是希曼!」

宇宙巨人希曼、坐騎太空虎和她永恆的敵人斯格萊特的故事在1983年被拍攝成動畫片,被國內引進後同樣風靡一時,希曼拔出寶劍必說的這句話成為當時很多孩子的口頭禪。



(屁也死:這是我國小時期的卡通耶......@@再度透露出小娜我的年齡了~XD)



                                                                                                            
                                                                                            
繼續閱讀:溫故而知新_『變形金剛』小百科(3)


-----------------------------
資料來源:搜狐博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蓮娜VS蓮小娜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